11月12日,生物学院“商药”品质提升与循环利用根植地方团队赴陕西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能培训与校企合作活动。团队负责人惠和平博士、陈淋博士带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深入企业,将课堂搬到生产一线,为企业员工和学生带来了一场实用的中药鉴别技能培训。
此次培训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聚焦常见中药材鉴别分析与质量控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参训人员的专业技能。活动还包含项目推进会与专利转化签约仪式,展现了校企合作的丰硕成果。

陈淋博士在培训中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重点讲解了常见中药材的鉴别分析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及安全操作规范,就企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采用了现场实操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员工与生物学院学生一起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中药鉴定技术实操,这种沉浸式培训使学员能够迅速掌握实用技能,实现从“懂理论”到“会操作”的质的飞跃。
团队与企业技术骨干就药材炮制、检测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了后续合作方向。这种直面生产难题、深入互动的交流,为企业破解实际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
本次校企合作活动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在技能培训基础上,团队与企业办公室主任就“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项目的进展及结题事宜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共同回顾了项目实施以来的丰硕成果,深入讨论了后续工作安排,并就结题报告的撰写与验收准备工作达成了高度共识。
随后的专利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上,团队与企业董事长签署了两项专利成果转化协议。这些专利聚焦于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材保鲜技术,将直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为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这种由培训延伸到项目合作和专利转化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短期技术需求,还为长期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
此次活动是生物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技能培训和项目合作,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促进了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未来,生物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种“专业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将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文图|生物学院 编辑|李旭欢 审核|杨力)